媒体报道
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媒体报道
新闻动态
NEWS CENTER
西沙屯安置房建设动工
时间:2018/05/07 点击:4,408

下午17时,昌平区满井西队村村民张子豪下班途径一块覆盖着绿色苫布的空地,不由停下脚步看了一会,然后深吸一口气,带着一丝喜悦继续往家走。“很快我们就能住进新家了,从平房到楼房,我期待未来的生活。”
 

与此同时,建工地产公司西沙屯棚户区改造项目经理庞海超,正召集项目相关人员对腾退工作方案进行研究。“预计5月启动西沙屯村和满井西队村的腾退。”庞海超说,安置房建设已经启动。
 

西沙屯棚户区改造是2018年昌平区首个开工的棚改项目,位于昌平区沙河镇,西邻京藏高速,东至东沙河。从规划图上看,这块土地极不规整,地块中间区域被既有住宅占去,由北往南逐渐收窄,造型酷似一个大号扳子。该项目总用地面积147.9公顷,其中集体土地近110公顷,其余为建工集团机械公司的国有用地。据建工地产副总经理刘晔介绍,最初计划对自有土地进行开发,通过对接核心城区定向安置房,预计利润可观。
 

随着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开展,项目用地周边两个自然村面临改造升级,昌平区向建工集团提出土地整体进行棚户区改造的希望。
 

由定向安置变为棚户区改造,规划调整要推倒重来,整个新区域周边要向内收70米作为绿化,加之地块内的基础设施、绿化等方案的出炉,原本简单的开发项目变成了综合整治。
 

“经过测算,我们需要105万平方米的建筑才能实现资金平衡,而如今开发面积只有95.8万平方米,其中住宅仅有35万平方米,其余都是为两村配套的商业、学校等设施,需要在开发运作中消化这部分成本。”庞海超说。
 

针对项目实际压力和村民需求,建工地产经过研究决定参与此次棚户区改造,同时将位置最好的临东沙河的国有用地拿出来建设安置房。
 

每天下班,张子豪都会经过这里。“未来我们将临河而居,居住面积和环境都将有很大的改善。”张子豪充满期待。
 

走在西沙河村,坑洼小路颠簸不堪,占路小贩喧闹叫卖。“这个村子等到下雨就是一片泥泞,车都没法往里开。”庞海超说。
 

为了让村民早日摆脱现状,建工地产决定在国有用地上建设安置房。刘晔坦言并非没有压力,从规划图上看,未来河岸、绿地、住宅形成梯次架构,村民的生活品质将大大提升。如此好的地块用来建设安置房,只有建成精品,才能兑现最初的诺言。
 

这也形成了棚户区改造的一个独特现象,腾退尚未开始,安置房建设已经动工。“我们要让村民看到企业高效建设的决心。”庞海超说。
 

“最初我们都担心楼房能不能盖好,看着企业已经开工建设,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放心了。”张子豪说。
 

为促进腾退工作,建工地产按照“三重一大”事项审定规则运作,并结合实际情况,将村集体企业的年度分红补偿提前支付给村集体。“这个钱我们可以按照项目进度拨付,或者等政府负责。但考虑到腾退工作和村民需要,我们提前拨付解决了政府压力,促进腾退工作有序开展。”刘晔说。
 

项目前期设计部经理邢立光手机里有一串特殊数据:2017年6月项目取得安置房项目实施主体授权批复,7月取得前期工作函,8月项目纳入政府绿色审批通道,9月取得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……
 

“每月至少一个批复文件抵达项目部。政府批复的快速落地,对项目开工建设至关重要。”邢立光说。
 

据悉,这是北京建工集团首个棚户区改造项目,其开发运作模式,将成为集团在顺义、通州两地参与棚户区改造的经验。项目部也定下了一个标准,就是让安置房具备商品房标准,让百姓住上称心住宅。
 

这种模式并非单纯的土地开发,而是将企业腾退拆除、规划设计、土地开发、施工组织、产业化运作等各个领域的企业引入其中,形成产业链对接棚户区改造的体系,为建工集团今后运作此类项目探索政企合作、村企合作打基础。
 

“建工集团很多企业并没有参与过棚户区改造,对这些项目的特点、难题都不清楚。我们这次引入其他板块的企业,让大家共同开发建设,最终汇集过程中的经验,形成一套建工版的棚改模式。”刘晔说。
 

根据设计,项目2038套房源将实现两村3577人的安置目标,户型设计全部采用板楼,分一居、二居、三居。“作为开发企业,设计成塔楼出房率更高,但考虑到村民居住的舒适性,全部采用板楼设计,同时方案经过专家五六次调整,力求呈现最佳的居住舒适感。”庞海超说。

■记者 董一鸣/摄

 

Copyright © 2018 北京建工地产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505144